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北戴河休养所走入了整整第五十个年头。历经50年风雨磨砺,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大学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这里留下了吴玉章、成仿吾、郭影秋、黄达、李文海等诸多校领导的身影和足迹,这里接待过上万人次的教职员工休养,北戴河休养所在人大人的脑海里有着割舍不断的恋恋情节……
中国人民大学北戴河休养所原坐落于北戴河东山鹰角路。1955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其安排给吴玉章先生作为疗养地;1956年,休养所与河北省驻北戴河办事处置换至海滨东二路现址。置换后的休养所距离海滨仅300余米,环境幽雅、清逸。1970-1978年文革期间人大解散,休养所也因此沉寂了七八年的时间。
1978年人大复校时,休养所虽恢复使用,但房屋设施已陈旧不堪,无法继续承担繁重的休养任务。为此80年代末期学校曾拨专款对休养所进行过改建,增加了餐厅和疗养用房,使休养环境大为改善。2004年,在纪宝成校长的直接关心下,学校正式开始投资1000多万元对北戴河休养所进行全面更新改造。今天,迎来五十华诞的北戴河休养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的新形象迎接八方宾客。
一
进入新世纪,曾见证了中国人民大学四十多年风雨历程的北戴河休养所改扩建方案摆上了校领导的案头。2001年12月,经校领导研究,决定正式启动北戴河休养所改扩建工作。2002年1月,牛维麟副校长亲自主持专题会,研究北戴河休养所改扩建方案。之后纪宝成校长,程天权书记等校领导,又多次召集会议研究休养所改扩建工作进展状况,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根据校领导的指示,校园建设管理处、资产与产业管理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等单位组成了由陈一兵副校长任组长的北戴河休养所改扩建领导小组,任命后勤集团总经理黎玖高为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法人代表,决定由后勤集团负责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的筹建工作。为确保北戴河休养所改扩建工作顺利开展,后勤集团由此成立了由常务副总经理陈建立为组长,党委书记裴晟为副组长,王滨、任尚武、高建设、李春勇为组员的改扩建工程工作组。
自2001年12月以来,后勤集团改扩建工作组成员先后100多次往返于北京与北戴河之间,就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法人注册、北戴河休养所房屋土地测绘、新建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一号楼设计方案评审、新建建筑规划审批、资产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进行研究、协调、落实,并及时向校领导和北戴河休养所改扩建领导小组汇报。校领导及财务处、校园建设管理处、资产与产业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等单位领导也多次到北戴河休养所考察和实地指导,落实建设资金。为使改建后的学术交流中心满足学校各方面需求,纪宝成校长专门批示:“功能要多样化,不能仅局限于暑期休养;要形成经营规模,有了经营规模,也就有了经营效益;对学校要提供基本服务,包括学校的一些工作会议。”根据校领导的批示,后勤集团经营班子成员在总经理黎玖高的主持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扩建方案,并达成了共识: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作为学校在校外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交由后勤集团管理,后勤集团有责任也有义务完成好北戴河休养所的改扩建任务。经过认真、仔细、严密的研究、推敲和论证,2003年12月,经过多次修改、审核的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主楼--一号楼设计图、施工图终于完成,2004年初经过严密的招投标程序确定了施工单位-秦皇岛海港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拟将建设的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一号楼总建筑面积306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2600平方米,地下建筑467平方米。整体建筑平面呈“丁”字型,地上三层(局部地上二层)设有标准间47套(设有卫生间、电视、电话、空调、电淋浴器、预留有线电视、网络接口)、套间3套,供100人就餐大厅1个,雅间4间、容纳100人会议室1个。地下设有活动室3间及贵宾接待室,可同时接待约100人左右的团体或个人休养、会议接待及旅游需求。
二
根据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度要求,2004年3月8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轰鸣作响的挖掘机掘起了第一铲土,标志着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春季的北戴河乍暖还寒,但建设工地上却热火朝天。从3月底至6月初,校领导牛维麟、陈一兵,校园建设管理处、审计处、财务处的领导多次赴北戴河现场考察,对工程建设和进度提出了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后勤集团负责人不辞辛苦在学校和北戴河之间往返奔波,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方案都要仔细推敲,力求精益求精,有关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按照建筑工程规范行使职责。施工方和工程监理单位也以极强的责任心精心施工,克服因岩石层爆破、挡土墙施工延误基础施工进度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合理调配工种间的穿插作业。2004年6月15日,比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主体施工,并顺利通过主体验收。
夏季,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开始了新一轮的工程建设:确定综合楼的装修方案和二号院的拆迁、改建设计和施工。夏季的海滨在蓝天的映衬下,透露出迷人的魅力。尽管建设工地距大海仅仅300米,可是我们的管理人员没有游过一次泳,没有闲情逸致享受浪漫的大海温情。几经论证的综合楼装修方案确定了下来,二号院的主体建设也近尾声,一个全新的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格局初显端倪……
秋季的北戴河,秋色正浓。在蓝天的映衬下,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更显怡静迷人,岸边雨后静寂平坦的沙滩与大海深处几艘渔船构成了一幅自然的美景。与静寂的大海相对,几百米远处的建设工地,一栋与周围环境截然不同的欧式建筑已然矗立,白色的建筑本体,搭配合理的红瓦,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更显魅力。一号楼米黄色的外墙装饰挂板、灰色蘑菇石墙体、红瓦嵌顶,白色的观海露台,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恬静自然,韵味无穷。与此同时,二号楼的装修设计工作已然展开,宽大的造型窗、别具风格的庭院、透明窗辉映下的回廊,与综合楼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冬季的北戴河,却是另一番北国景色。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颇具神秘色彩的一、二号楼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三
2005年,北戴河边又增加了这样一处美丽的建筑。已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中国人民大学北戴河休养所将以中国人民大学北戴河学术交流中心的新形象,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继续见证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辉未来。